返回分卷阅读851(2/2)111  凰涅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单地讲,卫希颜就是主张实现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而不是如汉唐般在边疆设立都护府,以羁縻的方式管理,即因俗而治——结果如何呢,汉朝之后西域可曾安定了,唐朝之后北疆、西疆可曾安定了?

当然,对眼前的大宋帝国来说,唐朝安西、安北、安东、安南都护府的失败就是最现成的例子。

卫希颜的譬喻生动,赵昚听得入神,身子不由微微前倾。虽然这譬喻让人听得为汴宋朝廷汗颜,但露骨地道明了以前大宋与辽金夏的关系,让人深刻明白其中的道理。赵昚却觉得,他更喜欢听到这样露骨的譬喻批评,而不是空谈仁礼说不到点子上。

后世中国正是因为边疆与内地一体化推行得太晚了,自治的结果就是边疆不稳定的因素始终存在,民国时期不仅蒙古被分裂,险些连西藏也没保住。卫希颜接了西藏喇嘛的任务后,就觉得“民族自治”是面双刃剑,虽然初期有利于化政为简,迅速稳定统治,但从长期来看,并不利于边疆民族对内地产生向心力和归属感,边疆与内地,人为地划了一条鸿沟。

岁币,想用钱买和平,但买来和平了吗?实际是饲虎之肉,盼它吃饱了就不吃人——丛林虎狼之心,绝不会因为饲肉而消,只会因为你软弱而更加凶狠。即使有一时的和平,那也是将大宋当成备用粮,饿了就来咬一口,打饥荒了就来抢一番。除非这只虎自己虚弱了,比如辽国因上层奢侈腐化而弱,于是被丛林女真狼扑倒啃食,跟着扑向了更肥的大宋羊。不管他们是将大宋当成打饥荒时的备用粮,还是想彻底将大宋变成他们的领地,都证明了他们丛林虎狼的本性——不可能与非同一种群的中国和平共处。这就是蛮夷的法则。”

武官们听得眼神大亮:没错,就是这

她冷然道:“蛮夷学汉制,是为了变强,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其虎狼本性没变。辽国,西夏,金国,交趾,吐蕃,大理,高丽,乃至倭国在内,都是遵循‘物竞天择’的丛林虎狼。当他们弱小时,会表现出对强者的恭顺服从。一旦强大了,就反口撕咬你,并认为理所当然。不要奢望这些奉行丛林法则的虎狼会被德治礼教感化得失去了动物本性——-如果它们表现出是睦邻是友邦,那一定是比中国弱。”

便听卫希颜道:“蛮夷只讲自然之道,不讲人之道。占据更多的财富,掠夺更多的资源,这是自然之道下的本能。只有占据更多,才能生存;只有占据更多,才能生存得更好。蛮夷多半地处苦寒或不宜农耕之地,境况恶劣,一旦发生天灾,就要面临生存之危机。而中国地处中原,利于农耕,物产丰富,成为蛮夷争抢的挣命之地。此乃中国与蛮夷不可调和之矛盾。一旦中国势弱,必成蛮夷口中食。强如大唐,以武力震慑四夷咸服,然一旦国弱,则四夷虎狼之性复起。只有彻底的征服,将夷地归入中国,实行中央统治而非羁縻,兴办教育,导以礼义,渐变其俗,化夷为夏,则百年后,夷地与中国无异。”

卫希颜道:“不言战,以礼仪说教蛮夷?那是空话。辽国汉化够多了吧?西夏汉化够多了吧?——说汉话,用汉字,学儒学,用中国礼乐制度,任用汉官……结果如何呢,可曾成了大宋的睦邻友邦?”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