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朝后,已是午膳时辰。赵昚留卫希颜勤政殿用膳。午膳只有四素二荤,相比高宗皇帝赵构嗜好美食佳肴,赵昚在饮食上颇为简单,很有仁宗皇帝的风范。
“国师在朝会上提出的那八字,似还有未尽之意?”因不在朝殿上,赵昚便称卫希颜“国师”。
卫希颜立在梅树下,道:“朝廷自南渡后,就施行仁政,轻徭减赋,农户负担减轻,各地又兴修灌溉水利,耕作技术和水车、农具等都有了革新,稻麦产量提高,农家有了更多余粮养活人口,疾疫署种痘的推进和的发行又减少了幼儿的夭折,这些都使大宋的人口增长率每年都在提高。
“国家要强大,就必须不断向前,一旦止步,就会被稍弱的国家追上,成为被逐食者。如大宋与大周,同为华夏族国家,有共同的种群文化,在世界各族国家中,我们两国有共同的大利益,故而对外是同盟,但对内仍是‘弱肉强食’的竞逐者。周弱,便会被宋吞食;宋弱,便会被大周吞食。有一个强敌在侧,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各方面不仅不能止步,还要更好更快地发展,才能保证大宋是逐食者而不是被食者。”
赵昚不由慎重了,止步道:“请国师言明。”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人口的增长远远高于土地的增长,如果说现在很有很大的垦荒空间,那么十年后,二十年、三十年后呢?总会有土地不够用的时候……没地的
君臣简单用了一膳,便在梅园里行走。
宣和年间的人口统计是一亿,这还没算入天下的隐户,其中南方人口就占了总数的七成。靖康之难时又有北方逃难人口涌入,而且淮河以南没有发生战争使人口减少。这使大宪十年户部的人口普查统计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八千二百万!
赵昚一怔,想了想,道:“可是北周的军力?”他看了枢密院对周军攻打吐蕃的军力和武器分析,其军器发展着实令人吃惊,虽然与大宋第三代枪炮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和南北战争时相比,其进步已是骇然了。
这个数字把政事堂的两位宰相吓了一跳,因人口增长带来的喜悦很快变为了忧虑。
“吾辈为官,何尝不是在‘竞’。儒学道统亦然。”曾几背着手叹息道。
前有王学未倾,后有理学劲起,程学前景堪忧啊。
她顿了一顿,道:“陛下可知,如今大宋最大的危机是什么?”
卫希颜却道:“只要朝廷在军器政策上不犯错误,保持对军工的投入,重视、奖励军器研究人员,军器优势还是能够保持的。最大的危机不是来自军事方面,却必须用征战来解决,或者说,扩张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但人口多,有好处,也有坏处。土地是有限的,人口越来越多,土地怎么分?垦荒的地总有一天会垦完,砍林为田、围湖圩田也不是长久之策,一旦过度就会破坏自然环境,洪水、泥水流随之发生,人类就是自己给自己造天灾。”
卫希颜在朝会下对皇帝说话更直白,“国与国的利益,从根本来讲,是对立的,说到底,就是物竞天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弱者就只有被吞食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