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分卷阅读878(2/2)111  凰涅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况且,天性也不是那么好的——名可秀举例道:婴儿饿了张嘴就要吃,它不会克制,也不会体恤母亲有没有奶,因为这是出自身体本能的自然禀性,这是天性。只有后天教以人性,“它”才会成为“他”,知道什么是体恤,什么是孝道,也才成为了人。

这对普通人来

这个“教”是教育的教。“教”者,古字义是效法的“效”。“效”也是“学”的意思,学习的学,跟着来学,谓之教化。所以修道就是教育的目的。之所以人同一切众生、一切禽兽、一切生物不同,就是因为人有思想、有教育、有文化,可以把坏的一面修正、改过来。

名可秀继续往下讲。

相悖啊,恐怕人类没法生存了。人人都飞升成为天道吗?或者大家都成为割肉饲鹰的佛祖?

“让人们都回到这样的天性,可能吗?”名可秀问。

因此,如果在人性和天性上立论不正确,将人性等同于天性,也就是说世界观已经错了,后面阐发出的方法论也只会把人引向谬路——一条不可能达到终点的谬途。

简单的一句话讲,就是:少些私欲恶念,多些与人为善。

学子们都笑起来。

这就是开篇三句话的大义。

名可秀可以说将“天性”和“人性”阐述得很明白了。世界观也就很清晰了。大家修道德,不是要回归到婴儿般干净的“天性”状态——这样的状态是视万物同仁的圣者才能做到,普通人要修的是人道,就是要洗涤后天沾染上的人性中的污秽,尽量回归到人性之初的本善。

但是身为人,人性之初是至善的。因为这是人类最初的美好,也是人性能够构建的基石。所以,人之初,必须善——这是人性的要求。

“率”读“索”音,古字义是“直”。“率性”就是直道而行,不歪曲。直,也是直心。什么是直心?就是没有加坏的观念污染的,是纯洁的、天然的,这个就是道。依从人性中的至善之心而行,这就是道。

知道了天性之后,我们知道什么是人性。知道了人性之后,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道——以人为中心、人道为中心。知道了什么是道后,我们知道了怎么去修道——如何去明道而起行的道,就是“修道之谓教”。

故,说“率性之谓道”,意思就是:不加上后天的心思,不加上后天的染污,直道而行,这就合于道了。也就是合于人性之初的至善了。

那么,什么是“率性之谓道”呢?

我们讲性无善恶论,是指天性。天性是自然禀性,干净的。可以说天性是至善的,因为没有恶;也可以说天性是无善的,因为没有善的概念。

但是,人往往不可能做到。

人生下来,有后天家庭的教育影响,有亲戚朋友的影响,有身边环境的不良影响,有社会风气的影响,等等,心思龌龊了、脏了,或者歪了。这就必须把它纠正过来,故要修行——修正自己的行为,把它改过来,所以说“修道之谓教”。

中首句讲:“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性是指人性,不是指天性。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学子们纷纷摇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