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分卷阅读1(2/2)111  月光沉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骊海市局能人辈出,破案都是靠自己,很少借用外部力量。

做研究的目的不正是为了高效率地破案吗?

研究中心那边起初还有些为难,支队到底是一线,苦得多累得多,雁椿是研究中心的人,两头都要顾,一年倒能坚持,年复一年下去怕是吃不消。

雁椿平静地吃完最后一块烤小排,正要离开,手机震了起来。



简餐送上来了,是牛排、蔬菜沙拉和冷面。

而另一个声音又道——那你为什么长大了?

今天这样的情况纯属例外。

雁椿却愿意两边跑。

支队和顾问的矛盾其实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雁椿这一去,马上改变了刑警们对顾问的看法。

雁椿并未与淡文面对面,少年的视线穿过监控,才与他交汇。

那一瞬间他心中猛然蹿起一个念头——这样的孩子不该活在世界上,是瘟疫,是病毒,是怪物!

但和许多地方一样,骊海也有一个背靠大学的犯罪研究中心,为刑侦支队提供帮助。

就像一个顽劣的小孩,在向唯一懂自己的伙伴讲述一件刚完成的“壮举”——肢解了一只蜘蛛,扯断了老鼠的尾巴,杀死了班主任的博美犬。

这次要说哪里特殊,大约是因为犯罪者是个高中生。

袁乐说他这样像个斯文败类,他并不否认。

这一周待在刑侦支队,压力大任务重,三餐都是随便解决,但他好打发,对市局的食堂情有独钟,如果不是刚才突然情绪上来,他还能再蹭一顿晚饭。

国内外不少科技企业正在做警用的犯罪监测软硬件,不仅能够分析具体的案子,还能对刑警心理做一定的引导。

叶究有次拿他开玩笑,说支队的顾问来来去去,他是唯一一个不嫌食堂难吃的,真是看不出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但第一次接到任务,就让大伙儿大跌眼镜——以前的顾问从不出现场,结案之后写一份报告就算了事,他不仅去了现场,连法医痕检的活儿都参一脚,刑警们风餐露宿,夜一天接着一天熬,他也跟着熬,开会时大家都靠烟吊着,一个个胡子拉碴的,他却还是精神奕奕地端坐,除了眼中有不少红血丝,整张脸看上去和来报到时一样白净,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思路清晰,直击要害,几天后就和大家一起把案子破了。

后来他从唯一一个不嫌食堂难吃的顾问,成了唯一一个待了三年还没被气走的顾问。

他一身西装,看上去和刑警们格格不入。

现在不管是搞研究还是查案,都在搞智能化数据化,年前支队和研究中心定下两个重点计划,其一就是叶究跟他提的侧写培训,其二是引进一体化智能设备。

时间不早不晚,并非饭点,雁椿在商场里随便找了家简餐。

人专业能力在那里,吃得了苦,性格还不错,长得也好,有这么一个外挂,谁还不乐意收着?

但在“对视”的一刻,他仿佛感到少年看见了他,那些血腥扭曲的动机和作案过程根本不是讲给对面的刑警听,而是讲他给听。

雁椿在国外专研的便是犯罪心理,什么变态案例没接触过。

尽管他别开视线,不去看监控,淡文的声音还是不可抵挡地响在他耳边,冷静得冷血。

雁椿四年前来到骊海刑事侦查学院任教,年纪轻轻就被选入犯罪研究中心,一年后又以顾问身份去刑侦支队报到。

但多年来派去的顾问和刑警很少对付,彼此瞧不上,派遣时间一到就麻溜拜拜。

骊海过去那些设计刁钻的案子,他也都参与其中。

雁椿刚才还想吐,现在又有了胃口,吃到半途,加了一份烤小排。

静下来,眼神也随之沉静清明,再次洗手,将眼镜和腕表带回去。

顾问的派遣时间只有一年,但叶究跟研究中心说了,他们就要雁椿,换谁都不行。

是助理唐薛打来的。

这是高强度工作之后,给他再多食物他都能吃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