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有苦说不出。
有罪之人不让杀,要杀无辜之人来顶罪。
但这事在朝堂上结束了,可在朝堂之外反而愈演愈烈。
现在北云侯劫持税银给朝廷施压,多少人在背后骂刑部无能了,埋汰他们尚书大人惧怕权贵。
王爷扫向护国公道,“护国公既是相信犬子清白,把自己的侄儿送进了刑部大牢,我靖安王府感念你护国公大义灭亲都来不及,有什么理由传这样的流言?”
碰到不讲理的权贵那就是难上加难了。
其实以朝廷的律法,齐墨铭虽然打死了北云侯世子,但他并非是故意杀人,只要诚心赔偿,是不用被处死的,朝廷多的是过失杀人流放三千里的例子,奈何北云侯世子身份太过尊贵,人家北云侯府不要赔偿,就要杀人凶手偿命。
想也知道这招不可能管用,且不说姜绾愿不愿意帮齐墨铭,就冲当日他和刑部尚书想让一个死囚代替庞大少爷上刑场,都没能蒙混过去,何况要处死的是他儿子了。
案子碰到权贵就一个字:难。
消息一传进京,刑部上下脑壳都在疼。
见王爷愁眉不展,赵管事道,“听闻世上有药能让人服下与死了无异,世子妃医术高超,或许她……。”
书房内,王爷坐在书桌前,一向精神奕奕的他一脸倦怠的揉眼窝。
非人人都如靖安王这般通透。”
第七百三十七章 方子
攫欝攫。北云侯世子被杀有好一段日子了,这案子就悬在那里,既证明不了人是靖安王府二少爷杀的,也证明不了人不是庞大少爷杀的。
流言一事,护国公愤怒很正常,可他反应似乎过于激烈了,如靖安王所言,这事最清楚的是北云侯。
护国公状告王爷,在一片阴冷的沉默中告终。
倒不是嫌给的时间太短了,而是太长了。
总之,护国公是不会冤枉错人的,这流言说是从靖安王府出来的就是从靖安王府出来的。
可怜他们尚书大人一身正骨,浩气凛然,只想查清真相,不让一个无辜之人含冤受死而已。
摁不到靖安王头上,还摁不到别人身上去吗?
赵管事话还没有说话,就被王爷抬手打断了。
但凡有点脑子的都知道这案子从头到尾就不是一个小小刑部能摆的平的,每年刑部大大小小的案子不下百件,有哪桩案子被押到刑场两回都没能把脑袋砍了的?
这话说的王爷都没法反驳,但他相信流言之事与靖安王府上下都无关。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嗯。
北云侯要朝廷半个月之内查清谁才是杀他儿子的真凶,否则一百六十万两的税银熄不了誉州将士们对朝廷包庇杀人凶手的怒火。
只盼着三天时间能早点过去,这案子爱咋地咋地吧,一个破案子把他们尚书大人整的都想辞官还乡了。
在权力面前,亲情就是纸糊的。
靖安王府。
这一天,誉州又传了消息来。
毕竟靖安王府可没少出丢人的事。
留给刑部的时间只有三天。
他告了三天假没上朝。
护国公没差点气死,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赵管事站在一旁,看的都叹气,虎毒尚且不食子,让王爷狠下心来让刑部处死自己的儿子,太难为王爷了。
护国公本该表现的身正不怕影子斜,可他并没有,一通状告下来,不信流言的人也信了三分了。
说是半个月。
饶是见惯了黑暗的刑部,也扛不住这案子带来的冲击。
可消息从誉州送到京都就过去十二天了。
本来一桩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案子,因为太后掺和一脚,凭白生出了这么多波折来,再加上北云侯夫人和护国公不许验尸,更甚为了阻拦,不惜烧毁北云侯世子的尸体,还倒打一耙,责怪刑部保管尸体不力。